简介

责任链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,在这个模式中,通常使用一条链来处理请求,该请求沿着链的顺序传递,直到有对象处理该请求为止,从而达到解耦请求发送者和请求处理者的目的。

结构

  • 抽象处理器(Handler):定义处理请求的接口,提供一个抽象方法用于处理请求,并定义一个指向后继处理器的引用。

  • 具体处理器(ConcreteHandler):实现抽象处理器接口,用于处理请求。如果当前处理器不能处理请求,则将请求传递给后继处理器

优缺点

优点:

  1. 降低耦合度: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都没有对方的明确信息,而是通过抽象处理器来链接。实现了请求的发送者和处理者之间的解耦。

  2. 灵活性: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删除处理器,方便扩展和维护。

  3. 易于实现: 在责任链模式中,每个具体的处理器只需要实现自己的功能即可,不需要知道整个请求链的存在,这样更加容易实现其功能。

缺点:

  1. 不能保证请求一定会被处理:在责任链模式中,由于请求的处理是由多个对象负责的,所以不能保证请求一定会被处理,存在漏洞导致请求无响应的风险。

  2. 性能问题:在应用责任链模式时需要控制链中的处理器数量,过多的处理器会导致处理时间增加,从而影响系统性能。

  3. 调试困难:责任链模式中的处理器是动态组合的,处理逻辑较为复杂,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测试和调试。

应用场景

应用实例

请假申请流程:公司内部的请假申请一般需要经过多级审批,每个审批者的职责不同,可以通过责任链模式实现申请者与处理者之间的解耦,让申请者的请求依次经过各个处理者的处理,直到最终得到审批结果。 商品退换货:在线商场中,如果用户需要对商品进行退换货,涉及到订单创建、退货申请、快递配送等诸多步骤,这些步骤可以通过责任链模式实现,让每个处理者负责自己的任务,将责任链串接起来,以便完成整个退换货流程。 请求处理中心:当一个请求需要经过多个处理节点进行处理时,可以采用责任链模式来组织这些处理节点,使得请求在节点之间循环传递,直到得到最终结果。例如,大型网站的访问请求处理中心,就可以采用责任链模式来处理请求。 系统安全中心:当系统发生安全威胁时,可以采用责任链模式来组织安全相关的处理节点,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测和拦截,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。

程序场景

请求的处理顺序不确定:如果一个系统中存在多个处理请求的对象,且请求的处理可能需要先后顺序,则可以采用责任链模式,让不同的处理对象构成责任链,依次对请求进行处理。

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请求:如果一个请求可能需要由多个对象来进行处理,而这些处理对象之间相互独立,不需要知道其他处理对象的存在,则可以采用责任链模式来实现请求的处理。

需要动态安排处理流程:如果处理流程需要动态安排,可以通过动态组合责任链节点来实现。即根据实际需求,动态安排责任链的执行顺序和强度。

需要在不影响代码整体结构的情况下,进行功能扩展: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方便地扩展系统的功能,对业务逻辑和系统结构的初始设计基本无影响,只需要添加新的处理节点、修改处理节点间的联系即可。

示例

下面以学校请假审批流程为例。我们假设有三个教师,分别是班主任、年级组长和校长。如果一位教师请假,需要经过这三个人的审批,但请假天数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审批者。

Approver(审批者)

/**
 * 审批者,包括班主任、年级组长和校长
 */
public abstract class Approver {
    String name;
    Approver next;
 
    public Approver(String name){
        this.name=name;
    }
 
    //设置下一个审批者
    public void setNext(Approver next){
        this.next=next;
    }
 
    //审批请求
    public abstract void approve(LeaveRequest request);
}

Master(校长)

/**
 * 校长 请假天数大于七天,年级组长和班主任都没权力审批,交给校长
 */
public class Master extends Approver{
 
    public Master(String name){
        super(name);
    }
 
    @Override
    public void approve(LeaveRequest request) {
        if (request.getDays() > 7) {
            System.out.println("校长" + name + "审批了" + request.getName() + "的请假申请,天数为" + request.getDays());
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if (next !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next.approve(request)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 }
    }
}

GradeLeader(年级组长)

/**
 * 年级组长,请假天数2-7天,班主任处理不了,交给年级主任
 */
public class GradeLeader extends Approver {
 
    public GradeLeader(String name){
        super(name);
    }
 
    @Override
    public void approve(LeaveRequest request) {
        if (request.getDays() <= 7) {
            System.out.println("年级组长" + name + "审批" + request.getName() + "的请假申请,天数为" + request.getDays());
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if (next !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System.out.println("年级组长审批不了,交由下一级")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next.approve(request)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 }
    }
}

ClassAdviser(班主任)

/**
 * 班主任,请假天数2天内,班主任就可以审批
 */
public class ClassAdviser extends Approver{
 
    public ClassAdviser(String name){
        super(name);
    }
 
    @Override
    public void approve(LeaveRequest request) {
        if (request.getDays() <= 2) {
            System.out.println("班主任" + name + "审批" + request.getName() + "的请假申请,天数为" + request.getDays());
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if (next !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System.out.println("班主任审批不了,交由下一级")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next.approve(request)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 }
    }
}

LeaveRequest(请假信息)

/**
 * 请假信息
 */
@AllArgsConstructor
@Data
public class LeaveRequest {
    //请假人姓名
    private String name;
    //请假天数
    private Integer days;
}

测试类

/**
 * 责任链模式
 */
@SpringBootTest
public class TestChain {
    @Test
    void testChain(){
        Approver classAdviser = new ClassAdviser("张三");
        Approver gradeLeader = new GradeLeader("李四");
        Approver schoolMaster = new Master("王五");
 
        //组织责任链
        classAdviser.setNext(gradeLeader);
        gradeLeader.setNext(schoolMaster);
 
        //发起请求
        LeaveRequest request = new LeaveRequest("小明", 10);
        classAdviser.approve(request);
    }
}
班主任审批不了,交由下一级
年级组长审批不了,交由下一级
校长王五审批了小明的请假申请,天数为10

总结

在这个例子中,每个审批者对应一个Approver对象,班主任、年级组长和校长分别继承自Approver类。每个Approver对象都有一个next属性,代表下一个审批者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责任链。在处理请求的时候,如果当前审批者可以处理请求,就处理请求;否则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审批者处理。 可以看到,在这个例子中,如果请假天数小于等于2天,班主任就处理请求;如果请假天数小于等于7天,年级组长就处理请求;如果请假天数大于7天,校长就处理请求。如果当前审批者无法处理请求,就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审批者处理,直到所有审批者都处理完成。